Allen说懂TRO Allen说懂TRO
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TRO知识库 »

关税“重锤”击碎“洗产地”幻梦,中国跨境卖家能否上演绝地逆袭?

4月初,特朗普的“对等关税”一落地,东南亚直接成了重灾区——柬埔寨49%、越南46%、泰国36%……这税率高得像是给东南亚贴了张“此路不通”的封条。更狠的是,美国还顺手取消了800美元以下跨境包裹的免税优惠,直接把中小卖家的“蚂蚁搬家”式生意逼上绝路。

一、关税暴击真相:东南亚为啥成了炮灰?


“你以为特朗普针对的是东南亚?错!他瞄准的是中国制造!”

看看数据就懂了:越南对美顺差1235亿美元,柬埔寨出口美国99亿却只进口3亿,这些数字背后全是中国供应链的影子——零件从中国运到越南组装,再贴上“Made in Vietnam”卖给美国,这套“中国+1”模式被特朗普一锅端了!
更骚的是,“对等关税”算法堪比黑社会收保护费:

越南对美顺差1235亿 ÷ 出口额2800亿 = 44% → 直接收46%关税!

柬埔寨顺差96亿 ÷ 出口额99亿 ≈ 97% → 直接顶格49%!

“洗产地?没戏了!美国一脚油门,把东南亚和中国卖家一起踹进了关税黑洞。”

过去几年,中国企业为了绕开美国关税,把生产线搬到越南、柬埔寨,贴上“东南亚制造”的标签,闷声发财。但这次,美国连遮羞布都撕了:“管你产地是哪儿,只要产业链里有中国基因,照砍不误!”。越南的耐克工厂连夜开会,阿迪达斯股价暴跌14%,东南亚的“接盘侠”光环碎了一地。 

更扎心的是,美国连“小额豁免”这条缝都堵死了。以前靠拼多多、Temu走量的小卖家,一单800美元以内免税,现在?连义乌小商品城的发卡都得交税。有卖家苦笑:“这是逼我们转型卖黄金吗?毕竟金条免税啊……”(美国豁免清单中金条不受影响)

二、绝地求生的野路子

但中国人的生存智慧,从来不是躺平认输。 

1. “打不过就加入”:去墨西哥建厂,但别只当“套壳工具人”

墨西哥突然成了香饽饽——靠近美国、关税低、还能蹭《美墨加协定》。但别高兴太早,墨西哥自己也在对中国钢钉搞反倾销。说白了,这里不再是“洗产地”的天堂,而是需要真金白银搞本土化。

- 例子:某苹果供应链企业被美国逼着转战越南,结果一年砸钱建厂、培训工人,硬生生把成本拉高30%,才保住订单。教训:要么深耕本地供应链,要么等着被成本压垮。 

2. “鸡蛋别放一个篮子里”:中东、拉美、非洲,闷声发财的新战场 

美国市场占比从30%降到20%?没关系,转头拥抱“一带一路”的基建狂潮。传音手机在非洲靠“四卡四待”和深肤色美颜功能杀出血路,市占率吊打三星。又比如波兰、匈牙利工人月薪只要$800,比越南还卷!重点是欧盟市场还能辐射,迪拜土豪买智能家居不眨眼,巴西人沉迷中国美妆等。秘诀就一条:别把“中国经验”当圣经,蹲下来听听当地人想要什么。 

3. “从卖货到卖品牌”:别再拿“底裤价”内卷了! 

科特勒咨询的曹虎博士说得犀利:中国卖家总爱“底裤思维”——把成本价裸奔给老外,却忘了品牌才是防弹衣。 

- 反面教材:某服装厂在亚马逊狂卷9.9美元T恤,结果关税一来,利润直接被砍到负数。 

- 正面案例:SHEIN把快时尚玩成“全球情绪价值”,靠数据抓欧美Z世代的审美G点,贵10%照样卖爆。 

4. “合规不是成本,是保命符” 

墨西哥一批企业因为税务架构不合规,被特朗普新政逼得连夜拆厂重来。血的教训告诉我们:合规不是选择题,而是生死线。GoGlobal的Sissi支招:从本地雇佣到数据隐私,别再“灵活踩线”,老老实实建合规团队。
结语:关税战的尽头,是“真本事”的较量 

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看似吓人,但中国制造的渗透率早已无孔不入——越南的鞋服厂用的中国设备,墨西哥的汽车零件来自浙江供应商。这场博弈的本质,是美国想用行政手段对抗市场规律,而中国企业要做的,是把产业链优势变成不可替代的“超能力”。

说白了,全球化不会死,只会换一种活法。要么像华为一样硬刚技术壁垒,要么像传音一样把本土化做到极致。至于那些只想“赚快钱”的投机者?抱歉,时代的炮灰名单上,总得有人填坑。  

关税 跨境卖家 洗产地 对外贸易 跨境电商 亚马逊跨境电商 亚马逊运营 跨境电商选品 特朗普 美国加关税 出海 中国卖家 tro侵权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 Allen说懂TRO » 关税“重锤”击碎“洗产地”幻梦,中国跨境卖家能否上演绝地逆袭?

相关文章

Allen说懂TRO

contact